比黑鏡更血腥扭曲:用錯愛的方式可殺人
由 The wine was very fine 於 2018年10月05日發表 人氣:313
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有人說是台灣版的《黑鏡》,那科幻元素確是有點相似,但那裏頭的故事,卻完全是兩碼子的事,比《黑鏡》血淋淋得多,又真實得多。
《黑鏡》諷刺的,是社會上「變態」的大小事,而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就只專注在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扭曲、精神上的爆力。一連五集單元劇,分別是五個各不相干,但又指向同一主題的故事。筆者一看便愛上了,那些鏡頭與音樂,絕對不輸正在上映的電影。雖然如此,我不建議大家如平常「追劇」般一集接一集地看下去,因為實在太沉重。更重要的是,裏頭的故事,似曾相識,你知道它們多少有點真實。
自殺,這是劇集給我的震撼,也是給各位「大人」的人個警惕。不論是《媽媽的遙控器》、《茉莉的最後一天》、《孔雀》,還是《必須過動》當中都不乏自殺的情節,難道本着愛的名義,就做甚麼都可以?
《媽媽的遙控器》與《茉莉的最後一天》是筆者最愛的兩個故事。前者的媽媽買了能控制兒子時間的搖控器,只要兒子稍不聽話或功課落後,她便把一天不斷重複,兒子由開初的開朗天真,到後來愈來愈絕望,便不斷尋死。死不了,又再來一遍,又再來一遍。後者則是更震憾,只因劇集甫一開始不到十分鐘,高材生女兒便從露台跳下去了。媽媽向人堅稱是她不小心跌下去的,還找來機器讀取死去女兒的回憶,到底女兒為何自殺?結局不難想像。
本着愛的名義,可以做多少錯的事呢?我們平日說愛,多是情人之愛。但別忘了,我們每個人的第一個情人都是自己的父母親。虧待了男女朋友,大不了重新振作,另覓愛侶;但父母孩子不能選,「錯愛」、傷害了,又可以如何呢?自殺固不能解決問題,但這兒說的是一個沉重的教訓,若不顧孩子的感受,壓把自己想要的未來塞給孩子,那樣的愛只會有一個下場,就是死,不管是心死還是身死。
上一篇:模塊化家具設計的特點是什麼?
下一篇:戴磊:让微生物为人类带来大健康
本BLOG人氣文章
Sansa took another
an Arbor vintage, sh..
their number or location
Even today, when the..
pushing skyward
Fisher loved the sou..白醋居然能祛斑 祛痘
洗臉是我們每天都要做到一件事,但是你有好..秋季預防感冒,不如來杯檸檬水
秋天晝夜溫差大,稍不註意就會感冒,此時不..裝修的幾種設計
裝修的時候,有些為了省錢,有些為了簡約,..最近的POST
-
1 週前
-
2 週前
-
2 週前
-
2020年11月27日
-
2020年11月20日
-
2020年11月12日
-
2020年11月06日
-
2020年10月29日